发挥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效能
近期,科技创新再贷款、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等多项新型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落地,引起广泛关注。当前,需充分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效能,积极做好“加法”,引导金融机构合理投放贷款,促进金融资源向重点领域、薄弱环节和受疫情影响严重的企业、行业倾斜。
近年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发挥了重要作用。2020年以来,我国创设了一系列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如支农支小再贷款和再贴现政策、两项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等。2021年,推出碳减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并于近期增加了1000亿元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额度。这些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与其他总量工具相配合,有效保持了银行体系流动性的合理充裕。统计显示,2020年以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累计投放基础货币2.3万亿元,有力支持了信贷总体平稳增长。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更是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撬动作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具有精准、直达、定向的特征,能够有效引导信贷资金直达中小微、科技创新型企业,定向支持能源、普惠养老等重点领域,有助于激发微观主体活力,支持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支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值得一提的是,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均设计了激励相容机制,也就是将人民银行的激励资金与金融机构的定向信贷支持直接、定量地挂钩,有效推动了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快速落地。尤其是在疫情期间,小微企业和受疫情影响的困难行业、脆弱群体需要更多纾困资金,更需要充分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定向直达的特性,引导金融活水精准滴灌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
在融资需求不足的当前,在保持货币总量基本匹配经济需求的前提下,更应充分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效能。4月份,人民币贷款增长明显放缓,同比少增较多,反映出近期疫情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进一步显现,叠加要素短缺、原材料等生产成本上涨等因素,中小微企业经营困难增多,有效融资需求下降。在这一背景下,尤其需要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继续稳定信贷总量、降低融资成本,积极主动谋划增量的政策工具,加大对实体经济的进一步支持。支持物流仓储等企业融资的1000亿元再贷款也要加快落地,为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有力的金融支持。
下一步,应用好各类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同时,不断总结优化结构性货币政策体系,把握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投放流动性总量,兼顾服务普惠金融的长期目标和不同时期经济发展的重点任务,实施好各项结构性货币政策措施。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产业政策也应进一步强化协同配合,共同提振市场主体信心,激发市场增长动能,更好助力实体经济发展。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陈果静)
责编:海闻
- 免责声明
- 世链财经作为开放的信息发布平台,所有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世链财经无关。如文章、图片、音频或视频出现侵权、违规及其他不当言论,请提供相关材料,发送到:2785592653@qq.com。
- 风险提示:本站所提供的资讯不代表任何投资暗示。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 世链粉丝群:提供最新热点新闻,空投糖果、红包等福利,微信:juu3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