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定向降准,带着5500亿资金来了!
昨晚,朋友圈被降准的消息刷屏。央行再次出手,为市场带来一场“春雨”。
3月13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决定于16日实施普惠金融定向降准,对达到考核标准的银行定向降准0.5至1个百分点。在此之外,对符合条件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再额外定向降准1个百分点,支持发放普惠金融领域贷款。以上定向降准共释放长期资金5500亿元。
就在3月1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抓紧出台普惠金融定向降准措施,并额外加大对股份制银行的降准力度。市场翘首以盼,果然定向降准就来了。
很多人关心,这场“春雨”的范围和力度有多大?疫情期间,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的效果如何?麻辣财经记者采访了央行有关负责人和业内专家。
定向降准0.5至1个百分点,释放5500
亿元长期资金,直接支持实体经济
此次定向降准,释放长期资金5500亿元。其中,对达到普惠金融定向降准考核标准的银行释放长期资金4000亿元,对符合条件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再额外定向降准1个百分点释放长期资金1500亿元。
那么,什么是普惠金融定向降准?
普惠金融定向降准,是央行为支持金融机构发展普惠金融业务,而对符合考核标准的商业银行实行的准备金优惠政策。
普惠金融业务,跟普通百姓和小微企业密切相关,包括农户生产经营贷款、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消费贷款、助学贷款、创业担保贷款、个体工商户经营性贷款、小微企业主经营性贷款、单户授信小于1000万元的小型企业和微型企业贷款。
央行的考核对象,包括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较大的农商行和外资银行,只要这些银行考核达标,就可以享受准备金优惠政策。一句话,就是鼓励银行多为实体经济的“小客户”提供服务,解决他们的贷款难贷款贵问题。
去年5月,我国已确立“三档两优”的存款准备金率新框架。“三档”指的是按照金融机构系统重要性程度、机构性质和服务定位等,将存款准备金率设为三个基准档。“两优”是指在三个基准档的基础上实行的两项优惠政策,包括普惠金融定向降准和贷款比例考核,享受“两优”后,金融机构实际的存款准备金率水平要比基准档低一些。
目前,按照“三档”来分,大型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的基准水平为12.5%、中小型商业银行为10.5%、县域农村金融机构为7%。
央行有关负责人表示,近期央行完成了2019普惠金融定向降准年度考核,一些达标银行由原来没有准备金率优惠,变为得到0.5个百分点准备金率优惠;另一些银行由原来得到0.5个百分点优惠,变为得到1.5个百分点优惠。总的看,优惠政策对这些达标银行定向降准0.5至1个百分点。
方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颜色表示,按照往年惯例,普惠金融定向降准一般在1月进行,由于今年春节时间较早,原定2月进行定向降准,又因突发疫情而推迟。“3月推出普惠金融定向降准,是期待已久的计划内政策。”
央行有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定向降准释放长期资金,将有效增加银行支持实体经济的稳定资金来源,每年还可直接降低相关银行付息成本约85亿元,通过银行传导有利于促进降低小微、民营企业贷款实际利率,直接支持实体经济。此次定向降准兼顾主动推动和事后激励,用市场化改革办法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有利于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进一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目前,全国复工复产各环节尚未完全协同,产业链、供应链还存在阻滞环节,实体经济需求偏弱,尤其是一些小微企业仍然面临生存、生产困难,需要更大力度、更加精准的金融纾困。在这种情况下,实施普惠金融定向降准是必要的。”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认为,普惠金融定向降准具有较大操作空间,是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注重灵活适度的具体体现。
提供低成本资金来源,额外降准激励股份制银行投放普惠贷款
此次降准,为什么要对符合条件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再额外定向降准?
央行有关负责人表示,以股份制商业银行为代表的中型银行,是我国银行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次对得到0.5个百分点准备金率优惠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再额外定向降准1个百分点,就是要发挥定向降准的正向激励作用,支持股份制银行发放普惠金融领域贷款,加大对小微、民营企业等普惠金融领域的信贷支持力度。央行要求,银行要将降准资金用于发放普惠金融领域贷款,并且贷款利率明显下降,真正让实体经济享受到政策红利。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对股份制商业银行再额外定向降准,主要是由于在我国银行体系中,与国有大行、城商行和农商行相比,股份制银行的存贷比处于较高水平。这意味着在加大信贷投放的过程中,股份制银行面临更大的可贷资金来源约束,额外降准将直接提升股份制银行的信贷投放能力。额外降准相当于为股份制银行提供成本很低的资金来源。这在一定程度上将激励这些银行下调对企业的贷款利率,符合当前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的政策目标。
“大型银行在普惠金融服务中发挥了头雁作用,但同时也要看到,股份制银行差异化服务特色比较鲜明,不少银行长期深耕细作民营、小微企业,额外降准有利于加大对民营、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支持。”温彬说。
M2
增速回升社融结构优化,下一步应继续坚持稳健基调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货币政策一系列应对措施灵活适度,全力支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央行发布的数据显示,2月末,我国广义货币(M2)增速较上月末明显上升,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增速与上月末持平。专家表示,2月市场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信贷增速合理,社会融资规模结构优化,对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提供了有力支持。
货币供应量方面,2月末,M2同比增长8.8%,增速比上月末高0.4个百分点,创下近两年来新高;狭义货币(M1)同比增长4.8%,增速比上月末高4.8个百分点。
对于货币供应量增长较为明显,专家分析,M1环比增速回升,主要受企业活期存款增速明显提升拉动,原因是伴随疫情的发展,金融体系加大了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企业生产经营动力有所增强,准备的活期存款也相应增加。
“M2同比增长较快的原因,一是为抗击疫情,各级财政明显增加支出,2月财政存款同比减少;二是2019年春节在2月,M2基数处于低位,M2增速受到低基数的影响。”民生证券宏观首席分析师解运亮说。
社会融资规模方面,2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257.18万亿元,同比增长10.7%。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为155.78万亿元,同比增长12.1%;企业债券余额同比增长14.5%;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余额同比增长5.9%;政府债券余额同比增长15.1%。
专家认为,社会融资规模增速较高表明金融体系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加强。企业债券和股票融资增速上升,体现了疫情期间金融系统通过债券和股票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尤其是较低利率疫情防控债的发放,降低了企业融资成本。政府债券保持快速增长有利于全国各地项目及早开工建设,稳定经济增长。
“当前正处于疫情防控和经济恢复发展的关键时期,仍然需要加大逆周期调控力度。下阶段,降准降息仍有空间,货币政策的重点是在保持流动性充裕合理的同时,进一步加大对制造业、新基建、民营企业、小微企业等领域的支持力度,并切实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温彬说。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研究员董希淼认为,下一步,我国货币政策应保持定力,继续坚持稳健基调,坚决不搞“大水漫灌”,引导金融资源从低效领域退出,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防止通胀预期进一步发散。在当下,应坚持“以我为主”,综合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采取不同价格、数量、期限的组合,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使货币政策更加灵活适度——“灵活”,根据经济增长、物价趋势等内外部因素变化,来进行更为灵活的调节;“适度”,则意味着虽然调节会更多、频率更大,但幅度不应过大。
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 免责声明
- 世链财经作为开放的信息发布平台,所有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世链财经无关。如文章、图片、音频或视频出现侵权、违规及其他不当言论,请提供相关材料,发送到:2785592653@qq.com。
- 风险提示:本站所提供的资讯不代表任何投资暗示。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 世链粉丝群:提供最新热点新闻,空投糖果、红包等福利,微信:juu3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