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改之辨”系列二:链改之前世今生
本系列文章是君灏貔貅基金创始人史伯平,对于自身在区块链领域的从业经验进行阶段性总结。文章将分成多个系列持续地与各位读者分享“链改”最前沿的成功与失败经验
“链改之辨”系列一:不能创造用户价值的就是耍流氓 www.feiliancj.com
历史背景下的“链改”
改进生产工具:使爪牙更锋利。劳动者在单位劳动时间内能够生产更多的用户价值;
改进协同工具,使分工协同更深化。更多的劳动者能够聚集在一起相互分工协同,提高劳动的熟练度,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
改进流通体系,使资源配置更高效。有限资源配置在更需要的人、能产生更多价值的方向上,用资源配置反过来激励劳动者更努力的劳动,或者更努力的改进工具。
所有的“改”都会提升效率,进而带来更多的用户价值,“链改”是“改”的一种,不可能例外。
生产工具改:
生产工具的改进中,包括了两条主线:
● 能源动力改:
> 畜力
> 蒸汽动力
> 电力
● 技术改:
> 全手工(原始时代)
> 半手工(工场时代)
> 全机械(工厂时代)
> 半智能(当代)
> 全智能(未来)
当技术改发展到成熟阶段,大概率会产生在特定场景下能替代人的全智能设备。从电力时代开始,技术改就超出了单纯改进生产工具的范畴,改进后的工具也同时作用于改进协同分工和流通体系。因此在协同工具改进路线和流通体系改进路线中,我们也看到了半智能和全智能设备的兴起。
区块链技术产生的初衷并不是作为一种生产工具改性质的变革。但是区块链技术的发展会为半智能工具和全智能工具提供数据,是智能化革命中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技术。
协同工具改:
协同工具中,包括几阶段:
● 语言协同
● 血缘协同
● 暴力协同
● 契约协同
分工协同,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所有现代人都是社会人,社会即分工协同。分工协同的根基是信任。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协同技术和机制发展的历史。从最原始的靠血缘来产生信任和协同,到城邦形成,靠暴力统治产生协同,到现在的靠契约和背后的法律产生的协同。
区块链技术可以看成是协同技术领域最新的发展,这是当下区块链行业重点研究发展的方向。依靠契约来维系的信任,会随着契约的违约而消解。法律能抬高契约缔结方的违约成本,但泯灭不了违约的动机,这只关乎于违约所带来的利益大小。违约后诉讼和追偿成本高昂、时间冗长,且有可能完全不可追偿(比如对方人间蒸发)。因此依靠契约和法律缔结的信任,和以此为根基的协作,天生具有一定的博弈性。这种博弈性体现在当代社会的方方面面(比如中美贸易战),必然会带来各种囚徒困境,妨碍达成最优解。可以认为,这种博弈性带来的不确定性,抬高了现代商业的成本,阻碍了更深度的协同分工,意即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区块链技术和智能合约,主要改进了契约的执行部分。区块链的在其应用范围内,创造了某种类似于物理法则一样,个体不可抗拒的系统。通过这种程序创造的物理法则来执行契约,可以将契约的执行成本降到极低,间接的降低了协同分工的成本。协同成本指数级下降,意味着社会向更深层发展。比如,当每个人的个人财产和收入支出都可以用区块链来记录和清算时,我们还需要花费巨大的社会成本来维持一个纸币系统吗?
流通体系改:
社会分工协同,分为经济细胞内的协同与细胞间的协同。经济细胞内的协同主要指家庭内部,或者公司内部的协同。经济细胞外的协同主要是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协同。社会流通体系是外协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流通体系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 信息流
● 商流:商品所有权的流通
● 资金流
● 物流
其中,资金其实是一种特殊的商品,严格的说,也可以归入商流中。包含资金流的商流,可以称之为大商流。
人类一直在探索更好的更高效的流通体系,最新的技术发展是----互联网。
互联网改潮流下的“链改”
互联网是协同工具,是协同技术的飞越。互联网的背后是现实世界的数字化,数据化的历史大趋势,其主要功能在于指数级的改进了流通体系的效率。
从互联网诞生开始,互联网化即将四流数字化,数据化,分为:
● 信息流的数字数据化
● 商流的数字数据化
● 资金流的数字数据化
● 物流的数字数据化
互联网改第一阶段:
互联网改的第一阶段,基本上完成了信息流的数字化数据化。从互联网的诞生开始,到各类通信软件的产生和成熟,这一过程大概花30年。结果是,无论是文字、语音、图片、视频等信息,全部能够低成本的通过网络传输和存储。
互联网改的第二阶段:
互联网基本上打通了信息流的数字化,也一定程度上完成了资金流的数字化(互联网+)。但在商流的数字化上,进展缓慢。这里需要对商流进行定义:
商流,指商品价值的运动。商品贸易完成以后,必然要发生的商品所有权的转移。商流是指物品在流通中发生形态变化的过程,即由货币形态转化为商品形态,以及由商品形态转化为货币形态的过程,随着买卖关系的发生,商品所有权发生转移。
首先完成数字化的商流(大商流)是资金流。资金流的数字化得了过程很有典型意义,包括以下步骤:
● 资金通过银关(银行)数字化
● 数字化后的资金可以在监管下自由来往交易
● 银关(银行)负责商品(资金)的交割(清算)
与资金的数字化类似的是各类大宗商品商流的数字化,这些数字化是通过各种大宗交易所来完成的,交易所在其中起到了银关的作用。
其次完成数字化的商流,是小额的To C交易。这里其核心作用的是淘宝、京东这样的电商平台。这是一种与资金流数字化完全不同的模式,其核心包括两部分:
● 平台出面塑造信用体系来筛除潜在的欺诈交易
● 通过恰到好处的经济激励模型,使得欺诈成本大于潜在的收益
这样的模型,并不能保证欺诈完全不发生。但是由于第2点,这样的模型可以保证系统整体创造的价值大约欺诈的损耗,因此系统可以持续存在。
2014年左右,市场上曾刮起一阵B2B的风,具体代表是找钢网,类似的出现了找塑料网、找木材网等一系列找的项目。这类项目试图将某些细分行业的商流数字化,但是普遍不是太成功,究其原因有二:
1) 资金流数字化的模型并不适合普通商流
资金流和大宗商品的商流数字化,背后普遍需要国家来提供信用背书,由国家信用背书下的机构(银行、交易所)来保障商流背后的信息流的真实性、商品交割的执行等。而国家不可能为所有的细分行业提供这种背书。
2) To C商流数字化的模型也并不适合工业品商流
平台电商下的商流数字化,经济学模型很重要。卖家欺诈后所得不过一单小额生意,失去的会是在平台上长期生意的可能,以及在平台上的信用。得小于失。
但在工业品贸易中,单笔交易金额变大,使得欺诈收益上升。当下的法律结构和诚信体系对于法人的约束力不高,导致欺诈成本并不是太高。一升一降下,经济学模型不成立。导致大部分的B2B平台还是停留在信息流撮合层面,没法深入商流的数字化。
区块链能在商流的数字化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当下区块链行业里一直提倡的“数字资产上链”,实际上就是商流数字化的“区块链语言”描述。关于数字资产上链的形式和方法论,目前还处于早期研究中,缺乏有影响力的成功落地案例。
就目前的现状,我们只能看到区块链技术在这个领域的一些潜力,包括:
1) 区块链技术作为信任机器,有潜力部分的解决“数字资产上链”过程中需要面对的平台信任问题。
国内的商业历史中充斥着:少年杀死恶龙,然后少年成为新的恶龙这样的故事。以携程为代表的中心化垄断平台是这个故事的极端版本。用联盟链技术来组建一个产业链企业自治的联盟平台,大家基于共识制定游戏规则,基于投票共同治理系统,基于共享达成数据透明,是有可能产生不同于传统垄断平台的新形式平台的。这样的平台具有更强的公信力,因此可以部分的解决平台信任问题。
在这方面,可以参考Silkchain的案例。项目曾经试过用单一的平台单方面的去一路一带国家推广跨境电商系统,受到了普遍的抵抗。一路一带国家的合作方普遍对于合资公司的控股权、软件的版权、数据的归属权拥有疑虑。后来,项目改为联合一路一带的各国龙头企业共同发起成立Silkchain,各方在共识共治共享的原则下,共同建设丝链,共同推动打破跨境贸易中各种有形无形的壁垒,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Token机制带来了新的激励理念和方式
在整个2017年,Token发行机制基本上被不当的使用,酿成了大泡沫。这并不能代表Token机制的真实潜力。将Token机制一刀切除,是将脏水和孩子一起泼掉的行为。
2018年,Fcoin的崛起,已经证明了良好设计的Token模型能够跨时间跨空间的在投资人、企业家、客户之间调节彼此的长期、短期的利益,最终使得一个新平台能够在一个接近于垄断的行业内,在短期内形成强大的合力去挑战头部玩家。我们相信随着Token经济学的应用会扩展到各行业,并被实业企业家所吸收利用。
3) 数字身份下的诚信体系建设
区块链技术是伴随比特币诞生的。可以说,区块链技术从诞生的刹那起是以其匿名性追求反监管反控制。比特币曾经很好的做到了这一点。
但是事物的发展往往有两面性。区块链技术的另一面是,其记录数据的不可篡改性也能被监管机构所用,用于记录社会的方方面面的数据。建立在数字身份认证基础下的社会诚信体系即是这种努力的一个方向。在当下,政府推动的各种无币区块链技术正在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切向这个目标,我们拭目以待。
站在区块链行业的角度看“链改”
区块链技术诞生已经10年了,实际上,从其诞生开始,“链改”也即开始了,大概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阶段一:技术“链改”
技术链改是指将区块链当一门技术,利用技术的一些特性去创造全新的应用场景,或者改革原来已有的应用场景,产生新的用户价值。
区块链的创立者是包括了中本聪在内的一批技术极客。比特币也可以了解为这批技术极客用区块链技术去改货币发行体系的一个成功案例。Ripple是用区块链技术对国际汇兑和支付体系的“链改”。
技术链改是最“古老”的链改,已经持续了很多年,也是最主流的“链改”方式。但是技术“链改”进行至今,产出的案例相对很少,发挥的影响力也很有限。究其原因在于,区块链底层技术尚未发展到足够的成熟度,从根源上限制了技术“链改”的可行性。
阶段二:经济学“链改”
经济学链改是近期兴起的一股风口,意指用Token为载体的通证去跨时间跨空间的在投资人、企业家、客户之间调节彼此的长期、短期的利益,使得三者能够形成合力,为一个共同目标奋斗。
经济学“链改”的核心是新的经济学原理。由于经济学“链改”刚刚兴起,所以目前市场上暂时只存在两种Token经济学,分别为:
1)商圈Token经济学 (创始人为史伯平等人)
商圈Token经济学重在研究商圈。主要聚焦在研究商圈(一个商场,一座城市,一个国家都可以看做是独立的商圈)兴起的过程中,增量财富的创造、分配问题和存量财富向高阶转化问题。然后通过将Token设计成与商圈的繁荣红利挂钩,使得Token能够伴随着商圈的繁荣增值。(详细的阐述,请观看作者的后续文章)
商圈Token经济学适合用于指导各类网络商圈的“链改”,去创造新的商业模式,使得网络商圈可以不必拘泥于传统的盈利模式,而升级到Token维度直接寻找股东利益(实际上是Token东利益)。
2)通证经济学 (创始人为孟岩等人)
通证经济学也一直处于发展中,目前主要聚焦在研究通证体系的设计方法论,用通证去调节投资人、股东、客户之间的关系。
通证经济学比较适合于对一个已有商业模型的“链改”。通过调和参与人的利益来优化商业模型。优化的结果可能是三方利益增长,也可能产生新的商业模式革命。
阶段三:思维“链改”
思维链改是指用区块链思维来指导经济行为。
我们预计在未来的1~2年中,区块链技术会趋向于整体成熟,技术“链改”会进入井喷期,Token经济学的理论会更加完善和成体系,经济学“链改”会产生几个标杆性案例。在这些基础上,会出现类似“互联网思维”的“区块链思维”,届时思维“链改”才会正式展开。
在未来,思维“链改”对社会的改变会是疾风骤雨式的。因为无论是技术“链改”还是经济学“链改”,都会牵涉“社群”的概念,通过在一群人中创造信任,来形成合力,来改变世界。这样的机制,天生适合新时代的各种行业领袖,带领各行各业创造新商业模式。
商业领袖时代,即将到来。
更多“链改”观点,敬请关注“链改之辨”第三篇《链改正当时》
作者背景:
史伯平,君灏控股创始合伙人,君灏貔貅创始合伙人(君灏控股旗下区块链板块)。近10年早期项目创业投资与初创企业孵化工作经验,曾就职于弈投孵化器、元禾控股等企业。
君灏控股的团队主要来自于“古典”天使投资机构,孵化工作以提高初创企业的成功率为唯一使命。坚定的站在企业的需求上,去提炼各种社会闲置创业要素资源,弥补初创企业的不足之处。君灏采用“投资+孵化+训练+资源整合”模式,孵化了包括“我的打工网”在内的系列成功案例。
从2015年起,受《中华人民共和国十三五规划》的号召,君灏控股切入区块链,成立君灏貔貅基金,与“链圈”和“币圈”不同,君灏貔貅一开始即用创业孵化的方式切入行业,实际上成为了这个行业最早尝试“链改”的机构。三年的从业过程中,完整经历了16年的“链圈”小高潮和17年的ICO大泡沫,君灏貔貅依然坚持实践和探索各种链改策略,孵化了包括智品科技、MTS社区、SilkChain等项目。
文章声明:本文为火星财经专栏作者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不代表火星财经观点。
- 免责声明
- 世链财经作为开放的信息发布平台,所有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世链财经无关。如文章、图片、音频或视频出现侵权、违规及其他不当言论,请提供相关材料,发送到:2785592653@qq.com。
- 风险提示:本站所提供的资讯不代表任何投资暗示。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 世链粉丝群:提供最新热点新闻,空投糖果、红包等福利,微信:juu3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