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观察|RokidAirAR智能眼镜蔡国祥:如何让数字内容成为人的“超能力”
《科创板日报》5月9日讯(上海,记者 张洋洋),今年一季度的最后10天,来自杭州的公司灵伴科技(Rokid)收到了一笔7亿元的C轮融资;两天后,这家公司又宣布与钉钉达成合作,钉钉的WorkSpace将搭载Rokid Air AR智能眼镜,在智能办公场景落地。
Rokid是一家专注人机交互产品的公司,早期产品为智能音箱设备。但这家以智能音箱起身的企业,近年来的AR眼镜业务正在吸引市场目光。
近期,Rokid生态合作负责人蔡国祥接受了《科创板日报》记者的采访,分享了对于公司AR眼镜业务以及整个AR/VR整个行业发展现状的看法。
“让数字内容成为人的‘超能力’”
2018年,Rokid发布了第一款一体式AR眼镜Rokid Glass,开始切入AR眼镜领域。
作为穿戴眼镜设备,Rokid没有选择成熟度更高的VR(虚拟现实)而是要求相对更高的AR(增强现实),对此,蔡国祥给出的理由是“我们希望让数字内容成为人的‘超能力’,来解决现实世界的问题”。
以Rokid打造的多人在线协同应用MSpace为例,不仅可以实现远程办公、也可以在工业生产领域实现更紧密的协同,当然也可以让用户在其中社交娱乐。
蔡国祥说,在这些应用里面,人与现实世界、数字世界的交互方式正在发生改变。而且与VR不同的是,使用AR设备,用户不必担心有陌生感,也不用担心长时间佩戴会造成眩晕,更关键的是,现实世界和数字世界在AR技术下不是割裂的,AR让人、数字世界和现实世界能够真正做到融合交互,让人们拥有平等的机会从科技发展中获益。
与VR设备to C不同的是,目前市面上AR眼镜除了面向C端的个人消费者之外,B端行业是一个增量市场。因此,分别面向B端和C端,Rokid推出了不同类型的AR眼镜。
产品轻量化
不同的使用场景,对AR设备本身和场景应用的理解上也提出了不同要求。
蔡国祥表示,对于B端用户而言,功能性可能就是第一位,需要AR眼镜能解决不同场景的需求。对于C端用户来说,AR眼镜除了要易上手,内容够丰富外,还需要它够酷、够时尚、够轻盈、够舒适。
对于B端用户,蔡国祥则表示,AR眼镜功能更像是“生产工具”,这时应该是实现操作足够简便的。以Rokid的5G防爆AR头盔Rokid X-Craft为例,除了支持语音控制,用于操控的旋钮和一键呼救的SOS按钮都被做到足够大,让工人在日常工作中不用脱下手套也能操作。另外还预留了丰富的物理接口和滑轨设计,让Rokid X-Craft可以支持搭载抗噪耳机、手电筒等多种产品配件与外设,让功能得到进一步扩展。
但无论是C端还是B端,佩戴体验都是最为重要的。蔡国祥告诉记者,在以往的产品设计过程中,设计团队发现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种族的的人的头型是非常不一样的。“所以我们花了近两年时间,基于大量的头部数据,摸清楚鼻子、眼睛、耳朵的关系,由此找到最佳佩戴平衡点,来保证眼镜可以满足绝大多数使用者的佩戴要求”。
佩戴体验的提升同时体现在产品重量上。蔡国祥提到,目前AR产品和VR产品都存在一个问题:就是用户的轻便化佩戴。VR头戴式设备因为本身较重,所以通常用户只能在短时间内佩戴使用,而无法形成长期佩戴使用,其次还有眩晕感等。
也因此,轻量化成为产品设计的关键。以应用于钉钉WorkSpace的Rokid Air为例——这是一款消费级AR智能眼镜,重只有83g,在保证产品耐用性的前提下进行了结构上的减重创新,同时使用大量如钛合金、镁铝合金等航空级轻质材料,来实现轻盈,所以用户的体验感会更好。
不过,蔡国祥也表示,目前,Rokid Air也还是只能满足特定时间内的便携使用,无法像近视眼镜一样实现日常佩戴。
to B、to C,并驾齐驱
早在2016年杭州G20峰会时期,Rokid意识到AR眼镜在安防场景用着巨大的需求,其第一代AR眼镜也主要面向B端,公共服务领域是目前Rokid在B端场景的突破点。尤其在疫情出现后,无感测温等应用场景成为AR眼镜应用新方向。
公共服务领域之外,Rokid的AR产品还逐渐在工业、油气、煤矿、电力、汽车等产业实现了广泛落地。
蔡国祥向《科创板日报》记者透露,在内部,to B和to C并不是二选一,而是并驾齐驱。因为在B端业务,Rokid覆盖的行业较广,但是单个客户的设备出货量不会很高;在C端则是以出货量为主,购买者单人可能就会采购好几台。
蔡国祥预计,未来,AR眼镜在能源、工业、汽车、展陈文旅等行业将有着不错的应用前景。尤其在当前疫情常态化状况下,面对面的即时沟通成为了大问题。一些依赖于场景的交互受到极大限制。比如面对面的会议、业务现场会议验收、远程专家协助等场景。随着未来远程协作、远程办公、异地办公的普及化,这种远程交互的需求会日渐增多。在未来都有着数字化应用的需求。而AR眼镜因为可以提供第一人称视角,给人一种临场感,再结合实时画面标注等功能,可以满足远程交互的各种需求。
期待技术进步和产品优化
对于AR眼镜的硬件层而言,蔡国祥认为,芯片是核心要素之一,这也是很多科技产品都要解决的重点,尤其是这两年的芯片荒,对于科技企业而言都有着巨大的挑战。
从行业来看,除了Meta、Google这些巨头在布局AR/VR芯片外,中小厂商布局的并不多。Rokid应该算其中的少数之一。
蔡国祥告诉《科创板日报》记者,Rokid目前已与安谋科技(中国)有限公司就面向元宇宙应用的终端芯片和生态建设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安谋科技将依托本土自研的核芯动力XPU智能数据流融合计算平台以及广泛的Arm技术生态,赋能元宇宙终端芯片设计,向Rokid提供高算力、低功耗的全新AR解决方案,满足新一代元宇宙终端的特定需求。双方达成共识,将在终端芯片、终端设备,以及操作系统、软件工具和人工智能算法等多个领域进行深度合作,共同推动元宇宙的生态建设。
在软件层面,蔡国祥认为,最核心的要素是AR应用。国内专门开发AR应用的软件厂商并不多,如何找到更多更优质的应用是行业都面临的挑战。为此,Rokid发布了若琪“空间站”开发者助力计划,Rokid将从硬件样机、算法能力、开发支持等方面为开发者提供服务,同时联合头部企业成立10亿人民币规模的“空间站”AR生态智投联盟,帮助AR开发者加速发展,集结力量助力AR行业加速前行。
但是在整个行业,蔡国祥则提出,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都面临着另一个挑战,就是行业还没完全形成一个统一的标准,导致API碎片化严重,生态应用团队需要找到不同的硬件厂商,手动配置以兼容不同设备,技术和人员投入、维护成本都非常高,也难以覆盖所有硬件。高昂的开发成本和兼容问题又反过来限制了应用的市场增长及XR设备的普及和创新。
为解决这一问题,此前国际知名的标准制定组织Khronos Group提出了OpenXR接口的理念,并被众多企业采用。目前,Rokid自研的YodaOS-XR操作系统已全面支持OpenXR,同时公司也加入了OpenXR联盟,参与标准的讨论和制定工作,希望以此来让更多行业进行跨界合作和业务融合。
尽管AR行业还处在技术进步和产品优化的阶段,但另一方面,蔡国祥认为,相比之前,整个AR行业的发展还是更理智一些;其次,经过几年的发展,行业信息化基础建设更成熟了,例如5G的商用化;再者,消费者对新鲜事物的接受程度和期待变得越来越高。
“现在的AR行业还处在技术进步和产品优化的阶段。就好像手机,目前的AR产品还远远没有达到现在的华为和苹果手机阶段,但这个进化周期需要2年、5年还是10年,还得看整个行业的进步,我们拭目以待。”
- 免责声明
- 世链财经作为开放的信息发布平台,所有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世链财经无关。如文章、图片、音频或视频出现侵权、违规及其他不当言论,请提供相关材料,发送到:2785592653@qq.com。
- 风险提示:本站所提供的资讯不代表任何投资暗示。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 世链粉丝群:提供最新热点新闻,空投糖果、红包等福利,微信:juu3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