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买涨不买跌:红会遭批网友提出链上公益 区块链助力捐赠还有多远
摘要: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疫情不断蔓延,截至2月10日18点45分,全国确诊感染新冠肺炎的患者达40261例,“重灾区”湖北省确诊病例达29631名。 疫情当前,很多爱心人士和地方政府通过捐赠的方式为疫
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疫情不断蔓延,截至2月10日18点45分,全国确诊感染新冠肺炎的患者达40261例,“重灾区”湖北省确诊病例达29631名。
疫情当前,很多爱心人士和地方政府通过捐赠的方式为疫情重灾区湖北武汉助力。但湖北和武汉红十字会却因物资分配不合理、库存储备不透明等问题多次引发公众质疑。
多位区块链人士认为,“区块链+公益”能够解决上述问题,实现点对点捐赠,捐赠善款和物资可随时查看和溯源。
现阶段,度小满区块链、轻松筹等平台都采用联盟链的方式探索区块链公益。度小满区块链负责人李丰表示,联盟链可以打通协作方之间的数据、资金和流程,同时对普通公益用户开放链上读取权限,实现资金或捐款的流转、流向查询,是比较合适的解决方案。
尽管已有落地案例,但链上公益的普及仍面临不少现实问题。李丰表示,区块链技术应用门槛高,对公益机构规范程度要求严,公众存在认知偏差等因素,是区块链在公益场景中大规模应用的障碍。
红会遭批 网友提出链上公益
红十字会不靠谱,能不能把公益搞到区块链上,实现全网监督和点对点捐赠?”面对形势严峻的新冠肺炎疫情,有链圈网友提出了上述想法。
2月4日,湖北省纪委监委发布通报称,省红十字会有关领导和干部在疫情防控期间接收和分配捐赠款物工作中存在不担当不作为、违反“三重一大”规定、信息公开错误等失职失责问题,对三名领导干部进行处分。
湖北省纪委监委对省红十字会相关人员作出处分
此前,湖北省及武汉市红十字会多次因行事方式遭受争议。
1月30日,湖北省红十字会首次公布本次疫情以来接收捐赠物资使用情况。据公布表明细显示,没有发热门诊的武汉市仁爱医院、武汉市天佑医院分别收到企业捐赠N95口罩1.8万个,共收到捐款36万元。相比之下,作为收治疫病患者主力之一的武汉协和医院只收到3000个型号不明的口罩及1.2万元捐款。
物资分配上的严重失衡点燃网友愤怒。随后,央视记者探访武汉红十字会仓库途中,遭到保安阻挠,更是让红会陷入风口浪尖。在外界看来,红会没有履行好自身的职责,在物资分配上不合理,在捐赠品的来源和去向上不透明,逐渐失去公信力。
区块链公益组织成员、公链项目TOP Network市场运营人员Rachel向蜂巢财经透露,在此次援助疫区工作中,组织内部就曾探讨过公益上链的问题。
“我们现在有物资渠道方的资源,也对接了不少有切实需求的医院,因为本身大家都是区块链从业者,所以天然会想去尝试将公益行为上链,来提高透明度。”不过,她也坦承,短时间内搭建一条公益链并不容易,“公益是个任重而道远的事情,在技术开发和系统建立上还需要深思熟虑。”
区块链安全团队PeckShield成员郝天也认为,区块链做公益是很天然的落地场景,因为公益需要透明和可溯源、可追踪,区块链恰好能提供这些特性。
探索者多用联盟链“解题”
在业内人士看来,公益事业应用区块链的模式分为两类。一类是在原有的公益项目基础上使用区块链进行赋能;第二类是专门开发一个区块链公益平台,建立Token经济模型,完整地践行区块链公益全过程。
当前来看,多数区块链公益探索者,如百度旗下的度小满区块链、蚂蚁金服旗下的支付宝爱心捐赠平台,都采取了第一类方式,即开发区块链技术,让传统公益项目实现公开透明,以及信息的不可篡改和可溯源性。
度小满金融区块链负责人李丰向蜂巢财经介绍,度小满从2018年开始,做了区块链+公益方面的探索。首先构建了区块链公益溯源服务平台,并提供了针对公益资金溯源的服务模板;同年11月,度小满区块链联合百度公益、基金会落地了滇西北支教项目。
度小满区块链采用的是联盟链技术解决方案。李丰解释,“捐款、支付平台、基金会,支教团以及支教老师作为参与方组成项目了联盟链,资金从捐款开始一直到支教老师的支取,所有的流转信息都通过区块链形式进行存证、流转和追溯,让多方能够随时查证和验证资金。”
度小满滇西北支教项目溯源流程
从上述溯源流程来看,利用区块链溯源服务平台,捐赠用户可以随时查看捐款去向,从而保证实现点对点捐赠。
滇西北支教团项目溯源查询示例
除了度小满区块链外,其他公益组织也采取了联盟链的方式“解题”区块链公益。2017年,轻松筹联合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等六大基金会,启动了“阳光公益联盟链”。通过该联盟链,每一个环节均可信息同步、多方记账,公众可以清晰的了解资金从捐赠到使用的每一个环节。
李丰认为,联盟链可以打通构建协作方之间的数据、资金和流程,同时对普通公益用户开放链上读取权限,实现资金或自己捐款的流转、流向查询,是目前实现“区块链+公益”比较合适的解决方案。
那么,能否专门开发一条公有链,将所有捐赠和拨付流程都在链上运行?李丰坦言短时间内难以实现。他表示,现阶段的公益本身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化问题,牵涉各方庞大体系,包括资金、物流、供应链、监控等等方面,完全基于区块链形式不现实。
区块链+公益暂无法“去中介化”
链塔智库曾发文称,区块链应用于公益场景,不仅能够追踪善款和物资去向,还有助于建立各方信用关系。在现实公益中,存在一些假受助人,通过伪造个人信息。财务状况等骗取捐赠。那么可通过身份认证信息系统校检各方的真实身份,并且不可篡改,并设立惩罚机制,以此提高造假的成本。此外,智能合约技术可用于实现链上拨付自动化,提高公益项目进展效率。
然而,这些只是链上公益的A面。在看似天然契合的区块链+公益的落地路上,还存在很多现实难题。
郝天认为,区块链公益难以做到去中介化,仍然需要第三方权威机构。他表示,通过现有技术搭建一条公益链问题不大,难点在于公益链搭建好之后,谁来线下登记救助人员,谁来线上参与记账,谁来执行款项分配,谁来确保分配的有序和合理性。
“目前来看,一连串的难度其实都在线下,需要一个有威信的第三方中介机构来操控执行这一切。记账和管理成本在智能合约里给予执行机构一定的运作维护费用即可,其他全部透明化、开放性公示。”
在郝天的构想中,这个第三方机构可以设计一套投票弹劾机制,类似于超级节点投票,进行轮岗竞选。“但前提是,第三方机构一定要可信,国家主导可能比较合适。”
李丰和度小满区块链团队在探索区块链公益时,也发现了一些现实痛点。
“对于传统公益机构来说,区块链的技术门槛和业务对接成本都比较高,且传统业务对区块链技术的认知和理解不足,采纳上比较保守。另外,公益机构自身的意愿也不够,大部分不愿公开透明,因为这样一来对它内部的流程要求非常高,必须要规范。”李丰认为,这其中也有公众认知偏差因素,“多数人觉得做公益就应该无成本,捐1块钱就应该把它完完整整给受捐人,其实公益本身是有成本的。因为这种认知偏差,用户和机构很难达成一致,导致很多机构不愿用区块链。”
针对上述问题,李丰表示,区块链方案提供方应该开发更加易用、易理解、甚至标准化的技术方案,加强区块链的普及。
现阶段,链上公益从构想到实践再到大规模落地,过程可能相对漫长。但各方对区块链+公益的积极探索,给公益事业的未来带来了想象力。
- 添加交流群请留言备注
- 比特币之家官方微信
- 免责声明
- 世链财经作为开放的信息发布平台,所有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世链财经无关。如文章、图片、音频或视频出现侵权、违规及其他不当言论,请提供相关材料,发送到:2785592653@qq.com。
- 风险提示:本站所提供的资讯不代表任何投资暗示。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 世链粉丝群:提供最新热点新闻,空投糖果、红包等福利,微信:juu3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