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观看节目视频
主持人(陈伟鸿):这里是正在播出的《今日观察》,欢迎各位收看。今天我们来关注的是正在进行的打击传销的行动。自从今年6月30号,公安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联合部署开展打击传销“百日行动”以来,截至到8月底,各地一共破案1782起,涉案的总金额达到了55.8亿元,查获传销活动的组织者和骨干1.5万余人。传销的危害到底有多大?为何十几年来总是屡禁不绝?如何才能够把这个社会的毒瘤有效地拔除?今天我们将就此事来展开评论。
今天我们的两位评论员是向松祚和张鸿,同时电视机前的各位也可以登陆央视网、新浪网、搜狐网和腾讯今日话题发表您的观点,稍候的节目当中,我们会来关注您的留言。
首先,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百日行动”的新进展。
“百日行动”在两个月内共打掉传销团伙1700多个,涉案总金额55.8亿元。
8月,北京首次以组织领导传销罪起诉传销头目,被告人杨红丽在2006年7月至2008年4月期间,以逐渐发展下线高额返利为诱饵,依托销售“久久元生液”的形式在怀柔、延庆、顺义等地,及河北、辽宁的部分地区建立一支3000多人的传销网络,传销总额超过1300万元。
公诉人:组织领导传销,具体包括以下几个行为,组织、领导、策划传销活动,杨红丽这个传销活动范围已经是相当大的,所以应当对她认定犯组织领导传销活动,情节严重。
杨红丽一案与以往的传销案不同的是,该团伙返利方式更为复杂和更具诱惑力。
此外,包括传销软件等高科技手段在传销组织中的运用,也使该案比以往的传销案有升级之势。
陕西、安徽、江西等地,公安、工商部门在展开“百日执法行动”时也发现,当前传销的形式从原来的传销商品演变成传销人头,传销虚拟商品,手段多样,更具欺骗性。
同时,不少传销组织利用互联网等新形式进行传销,更具隐蔽性。
参加传销的人员更复杂,一些黑恶势力成员渗入传销组织,暴力化倾向日趋严重。
剿灭“老鼠会”
主持人:我们看到短短的两个月的时间,破获的传销案件,涉案范围之广,参与人数之多,涉案的金额之大,都是非常震惊的,那么我们想问问两位评论员,现在在全国的许多地方这些传销的活动到底有多么地猖獗?
张鸿:其实刚才你说的这个数字就已经证明它非常猖獗了。
主持人:对。
张鸿:就是两个多月就已经将近两千起案件被告破了,但是我想如果我们不把这个猖獗具化到一个一个个体身上的话,大家可能没有感受。
主持人:对。
张鸿:因为我采访过这个传销案,所以这个感受特别深。我记住一个特别年轻的一个面孔,我采访他的时候,大概他刚20出头,他是贵州的一个农民,然后被他表哥一个电话招到了河南,招到河南以后,然后就加入到一个传销组织。
主持人:这也是传销的一个特点,先从亲戚下手。
张鸿:对。然后他要交入门费,他还差一点入门费不够,怎么办呢?这时候他唯一的选择就是到处去借钱,可是他谁也不认识,怎么办呢?他就去入室抢劫,被发现以后,然后打伤了主人,我是在看守所里采访他的,他是一个特别内向的人,一生当中唯一一次离开家乡,就是到了河南参加了传销组织。还有一个印象非常深的,就是一个日记本,我在一个传销组织的那个,他们丢下来的东西里面捡到了一个日记本,日记本上的字体非常清秀,她这个日记本分三个部分,你从正面打开的时候发现,全是这种励志的话,就是没有想不到,只有做不到,什么今天睡地板,明天当老板,全是类似这样的话。
主持人:不断地鼓励自己。
张鸿:对,是鼓励的。从当中打开的话,是一串人名和电话号码,二舅,电话号码,然后后边写一个他是可能成为下线的。
主持人:对。
张鸿:然后三哥是一个电话号码,然后说他现在可能不行,全是这样的一个联系方式,这就是她要发展下线,然后如果你这个日记本,从反面打开的话,是一个孩子的照片,是这个人她写的一个日记,她每天都要写,哪怕只写一句话,她会写,“孩子,我春节争取回家看你”。“孩子妈妈一定攒钱,让你长大能够过上比妈妈更好的生活”。这是一个非常年轻的一个母亲,她就是为了自己家能多挣点钱,能迅速地致富,加入到了这个传销的组织当中。
主持人:我相信很多人都是在无奈当中被卷入的。
张鸿:对,所以当我们意识到,这样的一个,对一个一个普通人的伤害,而且这个普通人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它这种传销对人的这种伤害是多么猖獗,他可能就是我们身边的一个兄弟,或者一个普通孩子的母亲。
向松祚:所以差不多在一年多前,我的老家就是有一个20岁不到的一个小伙子,可能算我一个远房的亲戚,不知道他怎么七拐八拐地找到我,找到北京。
主持人:早就写进他的这个日记本里边了。
向松祚:对,他要找我借两万块钱,说干什么呢?他就说,他要参与传销,这两万块钱是入会费。然后我说你传销,我跟他讲,我说传销这可能是一个骗局,我说你终究你这两万块钱你不仅赚不回来,肯定你还血本无归,然后这个20岁的小伙子,他没有上过,只上过一个高中还没有毕业,他马上跟我讲到一番大道理,可能都是在这个传销的现场里边听出来的各种大道理,甚至喊出来一种非常极具诱惑力的口号说,所有的,要让中国人全部都富裕起来,要振兴这个中华民族,必须要通过传销,你想他这种宣传已经达到了一个什么样的程度。
主持人:就是天天洗脑的结果。
向松祚:对。所以你可以想,中国的传销活动已经渗入到一个多么深厚的一个程度,猖獗到何种程度。
主持人:看来这些年来,国家也不断对非法传销进行着打击,但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各种各样的非法传销组织,他们在打击当中,也不断地在演变着,看得出来他们和国家的打击完成着是猫和老鼠的一个游戏,马上我们在下面这个短片当中,也来了解一下相关的背景。
2009年,警方打击传销一号案件——蝴蝶夫人网络传销案,5月17日告破,主犯何跃兰被批捕,何跃兰的法国蝴蝶夫人国家化妆品有限公司采取典型的拉人头方式从事网络传销,在全国29个省区市,发展会员6万余人,涉案金额3.35亿元。
人们要购买7000元、3500元、2100元不等的产品成为不同级别的会员,取得发展下线资格。然后由网站程序根据下线会员发展人数计算上线会员所得报酬,及各类奖金。
以“蝴蝶夫人案”为代表的网络传销案件,最近几年频繁圈钱害人。这种新型骗人把戏,以互联网为联络和宣传手段,具有虚拟性、隐蔽性和多样性,蔓延速度惊人。
非法传销方式第一次出现在中国,是20世纪80年代末,日本一家磁性保健床垫公司将非法传销偷渡到中国。
1995年,市场非法的传销活动逐渐升温。为此,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关于停止发展多层次传销企业的通知》,对国内过热的传销进行规范限制。
1998年4月,国务院又发出《关于禁止传销经营活动的通知》,明确指出:传销经营不符合我国现阶段的国情,已造成严重危害,对传销经营活动必须坚决予以禁止。
2005年8月,国务院通过《禁止传销条例》,为打击非法传销和规范直销提供了法律依据。
2009年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特别增加条款:引诱、胁迫参加者,继续发展他人参加,骗取财务,扰乱经济社会秩序的传销活动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主持人:1990年传销的模式进入到了中国,从一开始人们对它的初步了解到现在的深受其害,如今非法传销在中国早已经成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但是你会发现,越打似乎这些非法传销还越猖獗,我手头有这样的一个数字,到2007年的时候,全国传销活动吸纳的民间资金居然高达500亿元。所以我想问问两位评论员,除了刚才戴鹏主任总结的这些传销的一些新特点之外,还有什么样的一些原因让这些传销打击起来变成这么难的一件事?
张鸿:因为它不叫传销,就是我们刚才讲那些故事,讲那些喊口号的,关在小屋子里边,然后一群人在那像发疯一样洗脑的,那个叫传销,现在几乎所有的,你加入到,我们认为是传销的这样的一个组织里边去,他首先给你洗的脑是,我们这儿不是传销。
主持人:他披上了合法的外衣。
张鸿:对。
主持人:它有了一个更新鲜的名词。
张鸿:对,传销的升级版,我们这儿或者叫销售连锁,或者叫加盟连锁,或者我们这叫纯资本投资模式,就是什么,你到我这儿来,然后我也不给你关小屋,也不没收你身份证,也不限制你自由,说,陈大哥,您到我这儿来看一看,我们这有一个新的,地方政府支持的一个新的投资项目,叫纯资本投资模式,您只要投6万多块钱,69800块钱,你就能在我这儿买21股,但是我们得限制,你不能买太多,你可以发展三个亲戚朋友,买60多股,这样你的朋友再去发展,然后你到明年的时候,你能挣多少钱呢?69800块钱,到明年这个时候,你能挣750万。你当然不相信……
主持人:极具诱惑性和煽动性。
张鸿:首先你不相信,然后会找向松祚,来请你吃顿饭,然后大家一些成功人士全都在这儿吃,说我们都是靠这个资本,现在这个世界,这个一日都多少遍,你知道嘛,这都不一样了,你千万别落后了,完全是股本投资,然后再拉着你去说,你想知道什么是传销吗?拉你去到郊区去,到郊区一看,说你看那小屋子里边,那些喊口号的,那才是传销,我们这个不是传销,你在这儿看看吧,什么时候你满意了,你就加入到我们这个盈利模式来,你要不满意,我给你买机票,送你回去,你在那儿考察一段时间,你肯定,天天有一些成功人士在你面前不停地说,不停地说,我们挣了多少钱,多少钱,然后到最后你憋不住了,你就把69800块钱掏出来。
主持人:就是你不得不相信他给你画的这个饼有可能是一个真的饼。
张鸿:对。
向松祚:其实打击传销最大的一个难度,是怎么让人们克服消除有一种心理魔杖,这个心理魔杖是什么呢?就是我们看这个传销啊,有各种各样的名称,比如说有老鼠会,有金字塔变局,有庞氏骗局。
主持人:对。
向松祚:这个骗局是什么呢?就是说他首先让你相信有这个一夜暴富的故事,有跑步就能成功这样的故事,然后先把你这个心里蛊惑,第二个他要你交这个入会费,入会费你交进去以后了,当你这个入会费还没有赚回来的时候,你自然是不愿意退出的。
主持人:是,进退两难。
向松祚:最后进去以后,你进退两难,你出不来。
主持人:对。
向松祚:你必须要赚回以后,你才能有机会退出来。第三,现在实际上有些传销组织,已经演变成有一点半黑社会的组织,因为它使用暴力,就是说你要退出来,那你可能要付出一些其他的代价,所以这使得很多参与传销的人,他很难退出来。那么有些人公安部门把这个传销组织把它……
主持人:打掉了。
向松祚:打掉以后,打掉以后有些人不甘心,为什么呢?因为这种骗局,这种传销的组织,它的确初期有极少部分人他把别人的钱骗到手里,他确实发财了,那么这些打掉以后,有些人没有赚到钱的,他抱一种侥幸心理,说为什么我不能先去发起一个组织,我马上我再来赚一笔钱呢?就是这种庞氏骗局,这种“老鼠会”最早发起的这些人,他确实可以骗取一些钱财,这样给后面的人一个非常不好的心理示范效应,如果我来当个头,我马上我就可以来赚一笔钱。
张鸿:对。
向松祚:所以说要打击传销的核心是要打掉人们这种心理的魔杖,让人们识破这种骗局的本质。
主持人:我觉得您说到了一个非常关键的地方,如何才能够真正地识破传销的骗局,真正拔除这个社会的毒瘤,广告之后继续我们的评论。
传销危害大,人人都喊打,清除社会毒瘤还需多管齐下,《今日观察》正在评论。
主持人:欢迎各位回到《今日观察》的节目现场,今天的节目我们关注的是正在进行的打击传销的行动,马上来看看网友上传的漫画。来,第一幅漫画当中描述了这样的一个情景,前面有人在蛊惑着。来,里面是金山银山,赶紧往里走吧。
张鸿:对,这个墙和门肯定不是实体的,它是透明的。
主持人:对。
张鸿:你能够看到里边确实是金山银山,但是当你打开以后,可能你会掉下去。
主持人:是,这个万丈深渊其实早就埋伏在那儿了。
张鸿:对。
主持人:再来看看第二幅漫画,这个传销怎么看起来像一棵挂满了金灿灿的钱的树呢?
向松祚:这个漫画非常有意思,就是上面是金灿灿的,但只有少数几个人能得到这个钱,而下面是以无数的其他人的血本无归作为代价的。他们是站在别人的肩上来赚取了这些钱,而其他人血本无归,甚至倾家荡产。
主持人:其实正是这样的本质,也让传销引得大家对它深恶痛绝,各界对此也发表了不同的看法和评论,马上我们在下面这个短片当中一块儿来了解。
警惕网络传销圈钱害人,警惕非法传销同学骗同学,针对非法传销媒体纷纷发表评论。
《国际金融时报》发表“传销:致富诱惑还是致命诱惑?”。文章指出,当一个致富神话人人都能实现的时候,那必然是一个骗局。按照国家现有的法律法规规定,参与传销违法犯罪活动是一种非法经营的行为,非法经营投入的成本,一律都要没收,不予返回。
东方网发表“万恶的传销缘何屡禁不绝”。文章认为我们一直忽视了对年轻人特别是对中小学生进行反传销教育,虽说我们对传销活动时时保持着严打态势,但就在我们奋力铲除传销毒瘤的时候,一批批对传销病毒毫无抵抗能力的年轻学生接连走向社会,成为了传销延续发展取之不竭的源泉,传销打而不绝,也就不足为奇了。
新华网发表“传销活动屡禁不绝有深层次的社会原因”。文章说,传销是一种变异性很强的经济违法犯罪行为,它蛊惑人的能力是非常强的。这种犯罪行为针对人性的弱点,人们都希望致富,而且希望快速致富,不需要付出太多的成本和劳动,在社会转型时期这种期望更加强烈。
《光明日报》发表文章,提示投资者“不要怀有‘大发横财’和‘一夜暴富’”的想法。投资理财要做到不盲听、不盲信,不为暴利所诱,投资前要做好详细调查工作,一方面要了解资金的应用目的和投资单位,另一方面要对投资的流程心中有数。
主持人:我想说到传销的危害可能每个人都知道,但是打击传销的难度其实也是一种客观的存在,如何有效地打击这种传销,让人们不再受骗上当,你们有什么看法?
张鸿:其实我们看到传销的,加入传销的这些人,有可怜的一面,也有可恨的一面,就是你只有让他们不去,你要让他们不去加害于别人,首先自己不要成为受害者,可是我们太多的人太容易成为受害者了,这就是我们有一个特别容易亲信别人的这样一个头脑,为什么会亲信别人呢?人家这个传销组织里边,基本上的手册上都写得非常清楚了,说有一些人是我们必须要拉进来的,他们是适合拉进来的,比如说一些不得志的人,一些有迫切需要改变命运的人,一些做生意不是那么成功的人,有这些小企业,尤其是个体户,都是拉进来一个特别重要的一个主体。
主持人:但是他们是不是也有一些坚决不拉进来的这样的人选。
张鸿:对,比如说你公务员他就不在内,你生活很稳定,然后你又没有什么梦想,这些人都是他要排除在外的,还有比如说军人。
主持人:就是说他们下手了,成功的可能性也不大。
张鸿:他不费那个事了。
主持人:不费那个事了。
张鸿:对,所以我们要提醒我们注意的是什么呢?当你接到一个短信的时候,当你走到一个地方,你一下火车,或者下飞机,你手机上马上会收到一个这样的短信,或者你接到这样一个电话,包括向松祚可能接到这样的电话,你首先要警惕,就是说这个世界上可能没有那么容易得到的钱。还有一个就是它到底靠什么挣钱,这非常重要,如果单纯靠发展下线,买了这个东西,可能就是一个卡,就是一个什么保健品,也没有什么价值,完全是靠炒作这个概念,或者说他们说,是公交车的这样的一个盈利模式,就是有上车的,然后上车挣了钱以后,你下车,接下来还会有上车。
主持人:这个循环流动。
张鸿:对对对,但是你要知道总有最后一个上车的人。
主持人:所以你一定要记住,当你抬头看这个馅饼的时候,你的脚下可能已经有了一个陷阱。
张鸿:对。
主持人:来,向先生你觉得怎么样打击才更有效?
向松祚:我觉得这个首先地方政府,他对这个事必须要高度重视。
主持人:对。
向松祚:其实我在前几天我跟有些政府官员我们谈起过这个传销,他们有的人认为就说传销这不过是一种销售的形式嘛,这有什么不好呢?他们并没有高度认识到传销可能是一个骗局,是一个巨大的骗局,那么这个认识上的糊涂或者说认识上的轻视,使得这个传销在你这个地方发展起来以后,你要再开始打击,就是那个毒瘤已经长起来之后,你要再把它消除它,这个难度可能就非常大了。
主持人:是。
向松祚:所以我觉得要打击传销,在全国地方政府确实要从认识上,要非常地明确,明确认识到这确实是一个骗局,而且这个骗局一旦蔓延,一旦扩大,对你这个当地政府可能造成非常大的伤害,到时候你可能就悔之晚矣,那么高度重视以后,你才能够就是马上采取非常有力的手段,而且能够主动地出击,来打击这个传销组织,特别是现在传销有从沿海发达地区,向那个边缘地区蔓延的这个趋势。
主持人:对。
向松祚:你比如说这个有几个重点的地方,比如广西的来宾,广东的清远,安徽的阜阳,云南的曲靖,这都是媒体报道的就是,可能是传销的重灾区,那么这些重灾区,我相信可能在初期的时候,当地的政府并没有高度重视,现在要消除它难度就非常大。
主持人:那么在广告之后,我们也请大家来关注一下特约评论员对这个事件的分析,待会儿再见。
主持人:欢迎回到《今日观察》的节目现场,马上我们就来听一听今天的特约评论员对于打击传销有着什么样的观点。
李楯(北京市社会学学会副秘书长):我觉得传销仅从现在这些年一直持续的末端治理,是很难解决问题的。需要把工作的着重点转向源头,要改变这种失衡状况,比如城乡之间巨大的差异,比如经济发展和就业之间的关系,我们看很多大学生在搞传销,再就是我们应该建立起一个,适应市场经济的银行资金管理制度,和个人信用制度,因为他们买卖总要用钱,银行的信用管理,目前还不够完备。
马皑(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院法律心理学研究所所长):所有的这些参加者和受蒙骗者,他们可能只看到传销组织给他们带来的利,而忽略了给他们带来的弊,所有的传销组织都有一个最基本的功课,也就是用欺骗的方式去拉人,虽然说你的动机和目的可能是好的,但是其实在很多传销组织中,这种动机和目的只是一种宣传,绝大多数的人都是通过欺骗亲人,欺骗朋友的方法,来做所谓传销的生意,你要看到,你不是没有成本,你的成本是你一生的诚信。
主持人:我想我们大家都知道传销的危害性,我们也一直都在强调,要打击传销,那么怎么样打击才会更加地有效,我们来听听评论员的看法。
张鸿:我刚才给你谈到的,我采访传销的案子,发生在好几年前,那也是一次非常集中的整治,06年和07年时候也有一次集中的行动整治传销,这一次“百日行动”也是一个集中的行动。
主持人:对。
张鸿:我们这样看的话,好像是割麦子,就是等麦子成熟了,然后到了这一茬给它割一下,我们说加大了整治力度,事实上我们这个力度应该保持在同样的一个犯罪行为,或者是违法行为下,我们应该保持一个均衡的一个力度,是永远……
主持人:是,你是不是应该更提早一步。
张鸿:它应该是一个常态的,而不是等这个麦子已经熟了,就像向松祚说的,这个瘤子已经大了你才想起来去割它。
主持人:除了这一点,还有什么是我们在打击传销过程当中必须要去重视的关键之点?
向松祚:我刚才讲就说有些地方官员他们并不认为传销是一种犯罪,是一种欺骗,甚至其实很多老百姓也认为传销有什么不好,参加一下传销还可以赚点钱。所以我觉得就是说现在要从法律、法规上,我们要非常明确地规定,就是哪种形式是传销,如果从事传销你应该负什么样的责任,负什么样的刑事责任,这个犯罪,这个罪怎么定,法律法规必须非常明确,使得你这个打击才有法可依,实际上比如说有名的“蝴蝶夫人”这个传销案。
主持人:对。
向松祚:这个传销案最后就是因为没有法律可依,所以很难在法律上判决他,所以我想未来要真正很好地打击这个传销,我们的法律和法规必须要进一步地明确和完善。
主持人:对于这些受骗上当的人来说,可能他们最缺乏的是资讯和信息。
向松祚: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