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害人“老鼠会”根治何其难
摘要:新华网甘肃频道消息 12月8日,本报刊登了来自湖南的魏先生求助解救陷入传销窝点女友的报道,本来大家都希望能通过相关部门达到解救的目的,可是因为该传销窝点人员上
新华网甘肃频道消息 12月8日,本报刊登了来自湖南的魏先生求助解救陷入传销窝点女友的报道,本来大家都希望能通过相关部门达到解救的目的,可是因为该传销窝点人员上课的场所比较隐蔽而且不固定没有门牌号,最终使解救工作难以进行。国家明令禁止的传销活动整治为何如此艰难?几天来,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传销之患
传销害得他差点卖肾还债 几天来,记者查看本报近年来的新闻热线记录发现,关于传销的反映有不少。其中,平凉市庄浪县朱店镇一姓付男子的传销经历让人既同情,又可恨。同情的是他因为误入传销背了5万元的债,可恨的是那帮从事传销活动的组织者为了敛财不择手段,坑害了许多家庭。 提起传销的话题,付姓村民回忆起了自己曾经从事传销的经历:2007年11月初,在家的他突然接到远在外地的两个邻居(均姓付)的电话,说是广西贺州的装潢生意特别能挣钱,他们要在当地开一家规模较大的铝合金加工店铺,邀请其前去一起经营。本来就喜好铝合金加工的他一听心里热乎乎的,心想,既然那里干装潢来钱快,何不去拼一把,说不定真能赚钱!于是,他和家人商量后决定去贺州合伙开铝合金加工店铺。 同年11月20日,他准备了盘缠去了贺州。随后,他随老乡约见了一个操着兰州口音的女子,她30岁左右,看上去很老练。该女子笑着说:“有个‘新生事物’不知道老乡感不感兴趣?”原来,所谓的“新生事物”就是传销。当得知自己被老乡骗去并非开店铺而是搞传销的情况后,他表示坚决不从,并要求立即回家。可是,在老乡的“控制”下他只好乖乖地去听课。 据讲课的老师介绍,如果一个人能发展3个下线的话,每月能挣数千元钱甚至上万元的薪水,而且其职务也可从“业务员”晋升到“主任经理”的档次,这就意味着自己得到的回报将更加丰厚。传销的产品是南方一家贸易公司提供的服装和化妆品。期间,他了解到所在的传销组织先后吸纳近百人,成员分别来自甘肃天水和武威、平凉等地。按照传销组织的规定,他们每人要买每份3800元、3300元不等的产品,累计购买产品均在10份左右。其中,投入最多的人约六七万元,最少的也有数千元,一般人员三四万元。 根据规定,他只能和自己发展的下线成员一起居住。平时,传销组织者每过几天才来他们的住所查看情况,2008年10月初至当月中旬,他们连续多日没见到“老板”和“经理”的面。后来打听才知道原来是“老板”卷着大伙200多万元钱跑了。同年11月份,就在他们离开贺州回家的前几天,曾经拉他下水的两个乡亲也不见了踪影。面对“老板”携款潜逃的情景,近百名传销成员感到很后悔,可惜已经太晚了。 从事传销期间,由于家中没有积蓄,他动员家人向亲戚朋友借钱,前后累计借款近5万元,所有的钱都被他用于传销产品的购买上。为了能弄到钱,他按照组织的安排以开办规模较大的铝合金店铺为名蒙骗。先后发展下线5人(牵扯到4个家庭),都是家乡的亲人。2009年初,他回到家乡后算了一笔账,从事传销以来,被自己蒙骗的几个家庭加上他的经济损失共负债11万多元。 现在,还款期限已经过去了好几个月仍旧无法还债,他的心里很不是滋味。至今,他没有把从事传销的事告诉父亲和妻子。对此,他心里很内疚,也很后悔。内疚的是他欺骗了家人、亲戚和朋友,后悔的是自己当初发现上当后没有立即返回家乡,致使他越陷越深。为了还债的事情,妻子常常跟他闹别扭。为了尽快还清债务,他曾打算要把自己的一个肾偷偷地卖掉! 影响之恶 大多数参与者 最终血本无归 记者通过走访了解到,近年来,传销活动席卷各省市区,甘肃兰州也不例外。据兰州市工商部门相关人士介绍,今年1月至11月,全市工商系统共取缔传销窝点65个,驱散传销人员1759人次,查处传销案件5起。 根据查处的情况看,在兰州参加传销活动的人员都是来自湖北、湖南、四川、重庆、河北、山东、浙江等地,年龄一般在18岁至60岁之间,传销人员间多为亲戚关系。他们中有的是学生、有的是农民,还有的是城市里的低收入群体,整体素质比较低,法律意识淡薄,他们有一个共同的愿望就是一夜之间暴富。 谈到传销活动对百姓生活的影响时,兰州市工商部门的有关人士称,从近年来查处的一些传销案件来分析,凡是参与到该陷阱当中的人员,99%的人群最终落得血本无归,有的甚至倾家荡产,妻离子散。 查处之难 地方之间欠配合 这边查了那边开 传销是指组织者或者经营者发展人员,通过对被发展人员以其直接或者间接发展的人员数量或者销售业绩为依据计算和给付报酬,或者要求被发展人员以交纳一定费用为条件取得加入资格等方式牟取非法利益,扰乱经济秩序,影响社会稳定的行为。 为了防止欺诈,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保持社会稳定,我国在2005年11月1日起施行了《禁止传销条例》。 兰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公平交易处的顾处长介绍,在对传销活动进行查处时,他们严格按照《禁止传销条例》的有关规定进行。近年来,在整治、查处过程中虽然各地均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也凸显出许多难以协调和解决的问题:首先,从全国范围整治传销的情况来看,各省市区之间没有形成一种合力,受区域职能部门采取的“各管各”单一的查处、监管方式的影响,某省区将其取缔后,参与者又去其他省区继续组织活动,很多遭到打击后便再次返回本地重操旧业。其次,兰州在对传销活动进行查处时,并没有形成工商、公安及辖区街道社区组成的综合治理机制,导致驱散后的传销人员另寻他处“安营扎寨”,屡禁不止。另外,专项治理经费不足,严重影响整治工作的开展。比如,执法人员在对传销人员的活动情况进行必要的蹲点守候、打入传销组织内部掌握相关证据时,需要补贴及购买产品的资金,有时要买几千元甚至上万元的产品,如果无法筹集到位“卧底”工作将没法进行。这样,查处工作始终只是治标不治本。 通过走访记者还发现,由于在兰州从事传销活动的人员都是外省区来的,而且他们对本地的街道、地名等均不熟悉,如果有机会向工商部门求助时,往往因为提供的地址等内容不详而使救助工作无法开展。几天前,来自湖南的魏先生通过本报热线的求助就遇到了类似的难题,由于其女友和其他传销人员上课的场所比较隐蔽,没有门牌号,所以迫切想解救女友的心愿一时无法实现。(记者 曾梧桐 实习生 谢海霞)- 免责声明
- 世链财经作为开放的信息发布平台,所有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世链财经无关。如文章、图片、音频或视频出现侵权、违规及其他不当言论,请提供相关材料,发送到:2785592653@qq.com。
- 风险提示:本站所提供的资讯不代表任何投资暗示。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 世链粉丝群:提供最新热点新闻,空投糖果、红包等福利,微信:juu3644。